如何減輕化療藥物對血管的刺激性反應
發布時間:2013-3-13
點擊次數:1000
來源:
近年來,隨著惡性腫瘤患者的增加及化療在腫瘤綜合治療中地位的提高,加上許多非腫瘤化療專業病房也常常收治腫瘤患者進行化療,化療藥物的應用日益廣泛。由此而導致的化療藥物滲漏造成患者痛苦的報道也愈來愈多,讓原本遭受惡性腫瘤折磨的患者雪上加霜。隨著惡性腫瘤患者對自身生活質量需求的不斷提高,亦本著視病人如親人的原則,腫瘤三科結合臨床實際工作經驗,對如何防治化療藥物滲漏和最大限度地減輕化療藥物對血管的刺激帶來的危害作了進一步的分析和總結,不斷改進工作方法,大大的減輕了化療藥物對血管的刺激。
一、 化療藥物滲漏的預防
(一)合理選擇血管。對于長期化療的患者,根據藥物選擇血管,建立系統的靜脈使用計劃,注意保護大靜脈,常規采血和非化療藥物的注射選用小靜脈。非化療藥物一般應由細小靜脈到大靜脈,由遠心端到近心端,并采用交替注射法,如左右上肢靜脈交替使用,使損傷的靜脈得以修復。
(二)合理使用藥物。正確掌握化療藥物給藥的方法、濃度和輸入速度。聯合用藥時,先了解藥物刺激性的大小,原則上應先注入非發皰性藥物,如均為發皰性藥物,應先注入低濃度的,兩種化療藥之間用等滲液(生理鹽水或5%葡萄糖液)快速沖洗;在外周血管輸注發皰性藥物時可用三通裝置,一路注入發皰性藥物,一路快速注入等滲液,護士必須在床邊密切監護直至藥物安全輸入體內;化療藥物濃度不易過高
(三)加強患者配合;熐皩颊哌M行針對性的宣教,特別是初次用藥時護理人員對患者做好解釋,消除其恐懼感。發皰性藥物滴注時,減少患者活動,告知患者化療時如有異常感覺,如局部疼痛、腫脹等要及時報告護士。
(四)提高專業技能。負責化療輸注的護士必須熟練掌握各個化療藥物的特性,有高度的責任心。為避免操作中機械性損傷,要熟練穿刺技術,力求一針見血,提高靜脈穿刺的一次成功率,避免反復穿刺。如穿刺失敗,不能使用同一靜脈的遠端再行穿刺。穿刺成功后正確固定針頭,避免滑脫和刺破血管壁;拔針后準確按壓針眼2~5分鐘(有出血傾向增加按壓時間);在注入發皰性藥物前,要對使用血管進行正確判斷(血管部位、回血情況、靜脈是否通暢等)。
在臨床工作過程中,即便是經過有經驗的專業護士非常仔細認真全面評估選擇血管,靜脈穿刺一次成功,嚴格掌握化療藥物正確的使用順序,非常小心地照護患者,但仍然會有極個別藥物在使用后在穿刺針眼上方沿血管走形出現條索狀發紅及疼痛現象。(這是藥物本身的特性決定的。)針對此種棘手的情況,我科對全身化療患者分別采取了鎖骨下靜脈置管或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PICC)收到了非常滿意的效果
(一)鎖骨下靜脈置管
是將靜脈導管由鎖骨中外1/3下方,置入上腔靜脈的方法。
(二)PICC置管術
是將靜脈導管由貴要靜脈、正中靜脈、頭靜脈置入上腔靜脈的方法。
以上兩種方法的使用,既減輕了反復穿刺給病人帶來的痛苦又減少了化療藥物對遠端血管的刺激性反應。有極好的臨床應用效果。
放療三科 苗利